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WZ GLOCK G17C GEN3 深刻耐磨抗刮版 & 各家多款GLOCK比較

說實在話我真的不是GLOCK的粉絲~
但其功能簡單、輕巧、實用的特色,
不論是真鐵(槍)或者生存遊戲時皆是相當適合的手槍、副武器。


於是...又忍不住手癢收了這款WZ GLOCK G17C GEN3 深刻耐磨抗刮版。
以滑套的質感來說,感覺應該在深刻字後有再上一層漆。


雖說叫WZ,但應該並非某個製造商,原槍應該是WE的G17(C?),經過深刻字後改造而成
滑套的造型與其它手邊的GLOCK相比偏方正。拋殼鈎有做出來。

G17C的C指的是槍口補償裝置改進型(Compensated model),與一般G17最大的不同是在接近槍口的槍管及滑套上面開孔以利射擊時向上排出氣體,抑制槍口上揚。
當然玩具槍沒有這種抑制功能~但開洞多少有把槍體輕量化的功能在(其實真槍的G17與G17C也才差不到5g)。


滑套刻字的部分,猜測是在原本WE G17的基礎上去深刻,所以字體較粗。
GLOCK滑套大多會刻著Austria,但這把是刻USA,也算特別。
板機保險有做出來,戰術滑軌下方的序號牌也有保險功能。


下槍身的部分,握把的GLOCK刻字就明顯可以看出不太優了,像是融化WE的logo後刻GLOCK logo上去,但又太方型了點。


另一側的下槍身,專利宣告部分也是,看得出二次加工的痕跡。


其餘部分,該有的保險、準星組、彈匣釋放鈕、滑套釋放鈕,通通跟WE原廠沒兩樣。

還沒測試過射擊表現,但由於是有改過的二手槍,測了也無法當作原始數值參考就是了~




再次來個家族合照,要再增加新成員的機率應該不高了(再買會被剁手XD)
由左至右HFC G26、KJ G23、WZ G17C、謎版G18C、WE G34


 準心罩門各有差異,我是比較習慣用三個點的


滑套長度與簍空部位的比較。
WE的烤漆讓我感覺最容易磨損,KJ的表現個人最讚賞。


左側刻字比較,謎版的反光色澤不易拍照
複進簧的設計HFC G26與謎版G18C是兩段式且塑膠製,其餘為一段式金屬製。


 右側刻字比較,KJ G23與HFC G26沒有做出拋殼鈎,WE與WZ的複進簧前面有墊片設計,其餘沒有。



收了這麼多GLOCK~通通都是GEN3握把~剛好我也比較喜歡GEN3握把勝過GEN4。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戰術手套使用心得

來分享一下生存遊戲用的戰術手套使用心得。
剛踏入生存界當新手時,發現手指頭被打中是相當痛且很久才會好的部位,很快就興起了要買手套的念頭。
考量活動時會手掌發熱與流汗,且有扣板機、握握把的需求,所以布料必定不能夠太厚且要透氣。另一方面則是要有足夠的保護力,最後的考量是-最好是實際上軍警也有在用而非無名品牌。

在多種條件設定下,我的初代手套選擇了Hell Storm地獄風暴這款手套,以其便宜價格,想必不會是正品。後來才知道正品應該是叫Blackhawk黑鷹,常出現在電影上。

Hell Storm使用了幾年,還挺耐用的,直到某次借人用才破損,比較美中不足的是手背的抗彈區域不是太多,後來又買了同型的FreeSolder,但買太小所以大多是給一起下場的新手用。

第二代的手套選擇了上圖左側的C.Q.B 戰術手套,沒聽說過的品牌,當時只覺得各項條件都有滿足,夠透氣、夠靈活、夠抗彈、外型也不錯看,但美中不足的是上面的五星旗,用起來總是怪怪的。
後來仔細想想,這款應該還是仿國際知名大牌Mechanix的,但非完全山寨,而有加入自己的巧思。
用了一陣子,真的很棒,中彈也不痛。
後來入手了上圖右側正品的Mechanix MPACT手套,C.Q.B 戰術手套就轉去當騎機車時的防摔手套了。
由上面手背的圖可以看出其實C.Q.B 戰術手套的防護區域整體來說甚至比Mechanix MPACT還大,且食指前兩個指節也有防護到。

Mechanix MPACT則是每個第一指節都有防護,但可能為了活動性,唯獨食指是沒有防護橡膠的(而我的左手食指常常中彈)。

上圖Mechanix MPACT手掌的護墊比C.Q.B 戰術手套薄。

Mechanix MPACT產地越南,價格不斐、做工細緻、吊牌都在,應該是正品,經常出現於電影與知名生存玩家手上。

用了一陣子發現,Mechanix MPACT防寒保暖性比CQB好。
而根據莫非定律~哪裡沒保護到,哪裡就會中彈,於是乎幾乎每次食指都會被打中XD~也會黑青。

G&G 怪怪 E.T.U. 三發點放 電子火控組( 含MOSFET晶片 )

話說入手G&G RK74 CQB後,對於它所搭載的可調式電子板機Electronic Trigger Unit系統(可以設定三發點放模式)很好奇,但因為沒拆過BOX對於裡面的結構不熟悉,不敢貿然動手。


恰巧因某次親友活動後RK74故障,給了我拆開它的機會,排除了各方面因素之後找出原來是G-11-125電子火控組(AK用)裡的G15017這個電子板機零件按鈕的五隻接腳斷了。



 連絡怪怪原廠,一如往常的高價,光G15017就開價750元,想也知道是定價沒得商量,整組G-11-125(含G15017、MOSFET晶片、電線)則是1200元,價格比例明顯怪怪的,且明明是一年內買的槍還不給保固。

轉而跟一般店家買,店家叫貨通常有比較便宜的價格,但因為沒賣過G-11-125,店家也不知道怎麼開價,於是乎就比照AR槍用的G-11-101電子火控組960元,估算電子板機的價錢賣我400元。

然而在尚未到貨前,我自己就巧手把五隻接腳焊接回去且測試功能正常了。但念在店家努力幫忙解決問題,我還是買下了G15017當備品,且多買一組AR槍用的G-11-101電子火控組,想說趁著新購入的CXP16要拆BOX降速,順便裝到搭配11.1V電池的ICS CXP16上面去,畢竟FET這種東西比較適合用在伏特數高的電池,減少電閘組積碳損壞的風險。



小修一下,可安裝到分離式ICS BOX上去


結果...CXP16的板機(圖)...是特規...跟一般AR槍(圖)的板機不同,改裝過程中還弄斷板機簧,所以我又多買了一組板機+彈簧。
但改裝後...單發變雙發...連發變單發,反覆排列組合,找不到原因的狀況下,只好把這電子火控組裝到7.4V電池的G&G CM16A2上去,有點大材小用的感覺,且改完...連發還是失效,還好我去的場地只打單發,哪天有閒再來找原因了。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ICS CXP16 更換握把

最近進入了一個改裝什麼都會失敗的境界...

結論先講,這篇文章值240元。

理論上同是AR型態的電動槍,握把應該不會差太大,要可以共用互換才是,過去G&G的 CM16A2換過多次握把皆沒問題。



因此,雖然ICS CXP16 MTS戰術握把(左 MA-137)原本的握把就已經不錯握了,但還是買了ICS M4 CS4 CXP UK1戰術握把 (中 MA-190)來替換,然而,就差那麼一點點,始終有個縫隙。


為了要確認到底是CXP16的下BOX為特規還是MA-190為特規,又拆了AEG通用的PTS握把來裝,一樣有縫隙。


MA-190裝在G&G的CM16A2密合度很好

看來應該是CXP16下BOX是特規了~且僅有兩個螺絲孔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HFC 任擎 Glock G26 豪華槍箱版

參加過多次武哈祭,但每次抽獎都槓龜,頂多就是領到一些小贈品安慰獎。
這次2017年春天的第21屆武哈祭中間剛好卡到一天要補班,想說這樣的狀況下參觀者應該會比較少,比較容易中獎,於是就翹班去逛展了。
果然會場人潮跟之前相比稀疏許多,一方面也是這次沒有辦左輪手槍比賽的關係,整個會場逛起來其實很舒服。
在抽獎開始前就有些新槍介紹的活動,戰鬥王寶哥主持的邏輯很好懂,越熱情的就越多獎。
於是我即使感冒喉嚨未癒也是要大聲捧場刷存在感。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有獎徵答時在我踴躍舉手的努力下,來自香港的廠商挑我回答問題,幸運的獲得這把HFC的GLOCK 26瓦斯手槍。(但抽獎還是槓龜了)


槍本體似乎是直接用質感普普的塑膠槍箱包裝販售的樣子,上面註明材質與動力。
長寬高與重量也都標示在上面了,台灣製造~
我拿到的版本是金屬滑套ABS塑膠槍身的瓦斯動力版,看來是還有全塑膠版及CO2動力版。



內容物為槍本體、填彈器、說明書及BB彈一小包,槍箱鋪有雞蛋棉還挺不錯的,但是有點緊了。
大概是因為版權問題,這把HFC G26 Gen3的這一面完全沒有刻字,僅在下槍身握把處有個蜘蛛網的圖案。

 另一面的滑套部分一樣是乾乾淨淨什麼字都沒有,下槍身則是寫有一些警語與產地。
退殼鈎與滑套是一體的沒有特別做出來,機上面槍身上應該有的兩個榫也僅做出一個,板機部分也沒做出GLOCK特有的保險機制,僅在下槍身前側序號處有保險機制。
彈匣釋放鈕看得出是塑膠的,且還有點收縮的痕跡。
內部似乎上了很多的油,彈匣拿出來時整個油膩膩的。


外管的部分是黑色亮面的,這還挺特別的,且似乎挺耐刮。
準心跟罩門是三點式且可替換的。
彈匣部分,只能從上方填入BB彈。


彈匣後側有做出彈量標示,真槍是9mm的10發,玩具槍則是6mm 15發左右。
實際測試過WE、VFC、KJ的G系列彈匣都能通用在這把G26上。



彈匣底部可以直接灌入瓦斯,不用拆底板。


拆開內部看看,不知為何塑膠下槍身跟金屬機座的螺絲少了一顆(跟謎版G18C有一樣的狀況)
復進簧是兩段式且塑膠材質的。
整個結構應該都是仿馬牌的系統,一些改裝零件應可通用,但槍身結合的幾個部位卻又與WE、KJ等同樣仿牌系統的不太相同。


整體而言,這把HFC G26給我的印象並不是太優秀。
不論是用料、功能、設計的細緻度、仿真、價格,通通都找不出亮點。
實測槍口初速在氣溫20°C時約75m/s
5公尺跪姿射擊,彈著點密集性相當好約在5cm之內,然而瞄點與彈著點落差約10公分@@也許hopup調太多了

一不小心也收了一堆GLOCK家族的槍,且品牌都不一樣,由左到右:HFC無印G26、KJ正刻G23、謎版正刻G18C、WE G34。